网站集群
竹溪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关于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0年6月29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来源: 竹溪人大
发布时间: 2020-07-30

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县人大常委会:

6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和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提出了“南烟北茶”的发展思路,将茶叶产业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产业予以扶持。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1万亩,茶叶年生产能力8900吨,产值11.6亿元。有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茶叶企业1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茶叶企业2家,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小作坊162家,从业技术人员816人,产品由单一的绿茶向红茶、黑茶、白茶、茶食品等多元化发展,从名优茶向大宗茶、从自产自销向订单产业发展,形成了基地有规模、扶持有力度、产业有链条、市场有主体、推广有品牌、茶农有意愿的发展态势。

二、存在问题

(一)茶叶种植时间长但格调不高。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我县就将茶叶种植做为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是我县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累计投入最多的农业项目。但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未能将其放在振兴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集全县之力倾力打造,致使茶产业产业优势不显,财政供给不大,经济效益不高。长此以往,政府投入回报低信心不足,茶企业小本经营开拓性不强,茶农得过且过舍不得投入,茶产品品种单一、定位低,茶产业仅就茶叶做茶叶,缺乏将茶产业做大做强的战略思维和高瞻远瞩,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长远规划和转型升级方向。

(二)茶园面积大但建设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一是老茶园老化严重。目前较为有名的茶叶品牌主产区基本都是20多年前栽种的老品种老茶园,普遍存在坡度大,土质薄,交通不便,采摘成本高;树龄老化,行距、株距大,嫩叶层少,单产低的问题。部分茶园荒芫严重,缺行断株,杂草从生,改造利用率低二是新建茶园建设标准不规范。对茶园选址、建园标准、茶树栽种品种无统一科学规划,对土壤、气候适宜性无专业研究。新建茶园开垦标准不统一,植苗后管理不到位,前建后荒;三是茶园改造资金投入大。精修剪一亩茶园工人工资300元,加上追肥、除草等费用,每改造、管理1亩茶园至少投入在1500元以上。虽然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大量资金扶持,但与待改造茶叶面积所需资金相比缺口很大,茶园标准化改造进度相对较慢。四是农药使用监管不到位。普遍存在滥用除草剂、农药、化肥现象,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茶叶品质和有机种植。

(三)有产业带动但经济效益不高。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大。我县尽管拥有规模以上茶叶行业龙头企业3家,在开拓市场、科技创新、促进茶产业转型、提高收入方面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与茶叶合作社和小作坊合作不多,利益衔接不深,除鲜叶、大叶茶收购对当地茶叶风向有所影响外,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具有不可复制性,无法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供需矛盾。二是茶农增收不多。除3个龙头企业外,绝大多数茶叶加工企业生产仅限于中高档名优绿茶,春茶芽期短且集中,茶农基本上只采摘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春茶,6-9月鲜芽鲜叶基本浪费。茶农茶叶收入低、就业时间短,导致茶农们只是将茶园管理及茶叶采摘当成“副业”。三是优质品牌未能形成品牌效应。虽然有11个茶叶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具有一定的声誉,但县内对现有品牌价值珍惜不够、开发利用不够,茶企业和合作社各自为阵,茶名多而杂,大多知名度低,对外未能利用已有知名品牌扩大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对内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竹溪茶叶质优、价高、量少三大特点,因无品牌优势,质优不被人知,价高、量少就成了竹溪茶叶发展的制约瓶颈。四是茶旅融合深度开发不够。虽然有将茶叶产业与地域文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旅游开发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但由于我县旅游业整体水平不高,茶旅融合带动作用小,以文带茶、以旅兴茶、以茶兴农道路任重道远。

(四)有从业人员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全县虽有茶叶产业从业人员近千人,但专业技术人才及为稀少,全县不超过10人。一是产业发展行政管理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农业产业发展管理归口于县农业农村局下设的产业指导股,股室人员3人。担负着全县所有农业产业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检查督办验收等事项,人少事多不专业。二是制茶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县内制茶师傅基本只会制绿茶,开发茶叶新品种必须高价聘请外地专业制茶师傅,提高了产品成本。茶叶产业技术支撑、规范管理和茶叶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不相配套,与当前干群干劲十足、茶产品转型加快的形势相背离。三是专业销售人才奇缺,销售渠道不畅。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和茶作坊缺乏专业营销管理人员,对产品宣传投入少,推介力度小,茶叶销售全靠自主营销,茶叶本地人销费居多。我县至今没有一个茶叶专门交易场、没有茶叶协会,没有沟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载体,从而造成产销脱节,流通无序,产品积压。今年全县共生产春茶6410吨,仍有上千吨茶叶滞销,将严重影响茶叶产量的提高、产值的增加、效益的增长和业主的积极性。

三、建议意见

(一)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茶产业强县富民的核心地位。按照市委提出的“六个百万” 工程中竹房三县发展茶园面积100万亩的规划目标,我县茶园面积不足三分之一,发展空间大;茶产品需求多样化,市场全球化,发展后劲足。近几年茶园改造逐步向标准化、机采化转变,干部热情高,茶农兴趣浓,发展基础好。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全力发展茶叶产业是充分发挥竹溪传统农业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富民强县的重要突破口,必须让茶叶产业坐稳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头把交椅”予以支持和扶持;二是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思想理念,借鉴吸收汇湾镇党委政府多届领导咬紧目标,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经验和作法,不折腾、不反复、不松劲,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一张蓝图画到底。三是要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要继续成立全县茶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督办;要建立健全茶业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引导全民念茶经、说茶话、做茶事,助推茶叶产业科学、有序、逢勃发展;要对全县茶叶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科学定位定性、统筹安排部署统一督办落实。

(二)增加投入,高标准建设管理茶园。一是统一新建茶园标准。对新建茶园制定统一的茶带挖掘规格、茶品种规划设计、植苗标准、检查验收、管理技术标准提高产业奖扶标准和幼龄茶园管理扶持年限。二是提高无性系栽植繁育良种比例。品种不宜过多过杂,同一区域可根据不同海拔选择早、中、晚出芽品种,尽量避免芽叶集中暴棚造成采摘压力过大的问题。不同区域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土质选植3-4个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质种苗,加快成园速度,提高鲜叶产量及品质。三是推动茶园下山。要推动茶园种植由山上荒地坡地向山下好田好地发展,为实现由手工采摘向机械化采摘转变打好基础。将国道、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全部建成高标准茶带,让茶叶大县氛围浓起来,让茶农真正专起来,让茶叶收入真正提起来。四是强化茶园管理。要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力争近两年将有改造价值的茶园进行全面修剪、整形、除草、施肥,达到机耕、机采、机制的现代化标准,对改造升级价值不大的茶园也要加大补植补栽锄草力度,达到涵养水土,美化环境的目的。五是杜绝使用化肥农药。坚决杜绝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等农药,对县域内农药实行下架处理,病虫害防治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追肥使用推广的生物有机肥,保持住我县茶叶生态、有机、绿色、质优的品质和认可度。

(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茶产品多元化生产经营渠道。一是加大茶产品开发政策扶持力度。在持续推进有机绿茶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绿茶向发展多品种茶产品转变,由主抓名优茶向侧重大宗茶转变,由手工茶向机制茶转变,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群体。加大与大茶商茶企合作力度,生产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医药,把大量浪费的夏秋大叶、老叶充分利用起来,有效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增加附加值。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作坊)+基地+茶农”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市场开拓、信息技术优势和领头雁的作用,实现集约化经营,鼓励茶叶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联营,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茶叶以斤卖向论吨卖转变,解决中小企业及合作社销售环节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组织茶园管护和茶叶生产。三是提升品牌竞争力。打造推介公用品牌,按照“企业主打、政府助推、重点突破”的原则,精心策划、着力培育能充分体现我县茶产品核心品牌价值的公用品牌。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争创知名品牌,形成有统一行业监管、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基地认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市场营销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母品牌下多个子品牌,有统有分,各具特色,实现茶品牌由百花齐放向适度规模发展转变。四是三产融合提升茶产业软实力。切实将茶叶产业与乡村振、脱贫攻坚、旅游开发等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通过开展生态茶旅、延伸茶俗茶事、建立养生山庄,实现观光茶业。继续鼓励、支持茶企业深度开发茶产品,把茶叶资源变成可吃、可喝、可玩、可用的绿色资源,满足不同卖层、不同类别的消费需求;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将茶产品与历史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丰富的历史底蕴,丰富茶产品内涵,引发人们的消费兴趣。创新运作模式,通过电商平台、网络媒休等新型销售渠道推广推介茶产品、茶文化、茶旅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我县游玩、观光、购物。

(四)人才带动,扎实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充实茶产业发展管理队伍,确保能够高效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大茶叶专业技术人才招考招聘力度,让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事由专业人才去做。二是加大乡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多组织茶叶从业人员出去看、出门学,借鉴、学习并举一反三。三是继续加大校企联合。举办茶业专业知识培训班,聘请茶专家指导茶叶种植、茶园管理、生产加工及销售,促进我县茶业向更高层次、更精深研发、更多产业开发发展。四是加强多种人才培养,实现产供销良性循环,文旅茶相互促进,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研发新产品,提高茶品质,做活茶营销,提升整体层次,发挥综合效益。五是内建外拓,打开茶叶营销市场。组建竹溪县茶叶协会,发挥服务、协调和管理作用,建立茶叶交易专门市场,打造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吸纳周边县市区茶企业入驻,吸引更多的茶商前来买茶、订茶,活跃茶叶市场,提升竹溪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管单位: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建议IE8,11280×8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2016-2020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9-2726793 邮箱:zxrd@163.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