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常委会视察组于6月上旬实地察看了东城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烧田公园、西关商贸文旅一条街、殡仪馆迁建、职业技术教育扩建项目、蒋堰制鞋扶贫产业园、水坪卫浴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现场,召开了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了全县重点实施项目推进情况汇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2021年,全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2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7个,续建项目50个,项目投资规模达474.45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30.75亿元。截至5月底,已开工复工项目82个(包括已完工项目7个),项目开工复工率62%;未开工复工项目45个,占比38%。其中:90个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中,已开工复工项目57个(包括已完工项目4个),占比64%,未开工复工项目33个,占比36%。
视察组认为,今年以来,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的理念,精心谋划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印发了《关于分解落实2021年重点实施项目计划任务的通知》(溪办发[2021]4号)和《关于加强项目争取工作的通知》(溪政督查字[2021]2号)文件,将本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单位,明确到责任人,明确了抓好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及“十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政策争取工作目标任务及要求。二是制定了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针对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召开专题推进会,注重压实工作责任,为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提供了保证。三是实行了“日周调度,月集中开工,月督办通报、季度拉练、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调度、考评机制,继续坚持了县四家领导牵头领办项目等“六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建立“首席服务官”、“土保姆”、“财保姆”、“审批代办员”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项目推进进度缓慢,实现目标难度较大。截止视察时间,虽然重点项目开工个数占比达到了62%,但完成投资额仅占年度计划投资总额的30%,与时间进度相差甚远。未开工复工重点实施项目45个,预计6月份可开工复工项目共有10个,7月份可开工复工项目共有8个,年底可开工复工项目有4个。由于招商还未落地以及争取资金还未下达,有23个项目开工复工时间到目前还不能具体确定。
(二)前期基础工作不牢,项目管理有待加强。视察发现,一是项目建设基础工作滞后,影响开工进度。当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当年才开展立项、论证等前期工作,从立项到核发开工许可需要数月之久,导致纳入建设计划的项目不能及时开工。与此同时,少数项目为尽快开工,采取未批先建或边建边批,而建设单位事后未能及时完善开工许可等相关手续,由此形成潜在风险。二是资金来源不足,影响项目推进。如烧田公园建设项目,截止目前施工图设计及预算编制已完成,项目计划投资1300余万元,因资金来源尚未确定,项目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蒋家堰镇制鞋扶贫产业园项目,2020年元月开工,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量在11000万元以上,占工程总投资15600万元的70.5%,拨付项目资金3500万元,与合同约定支付进度相差39.5%。三是征地拆迁难度大,项目推进受阻。如:县职业技术学校扩建项目和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因受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影响,工程仍难推进。四是项目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地方执行投资计划不严,存在批小建大、脱离实际铺摊子上项目以及重进度、轻质量的问题。
(三)营商环境尚需优化,部门合力有待增强。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了“以思想破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活动发现了一些短板,排除了一些障碍,为项目落地建设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有的职能部门依然存在着协调配合不够、服务质量不高、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一是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不能站在全县高度支持项目落实落地,话好说,事难办,导致业主无所适从;二是协同配合不够。项目建设涉及立项审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项目供地、开工许可等多环节、多部门。视察发现部分项目建设中存在遇事推诿扯皮,表态快、落实慢,乡镇、部门之间合力不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三是问题整改责任不实。对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中交办的突出问题,少数部门主要领导没有把问题整改抓在手上,缺乏分析研究,细化责任,导致问题整改缓慢,影响项目建设。
三、建议意见
(一)转变思想认识,提高工作站位。县政府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对项目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是扩内需、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是调结构、促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惠民生、保稳定,建设和谐竹溪的需要。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引进项目落户,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真心服务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计划圆满实现。
(二)注重统筹谋划,加强过程管理。一是注重统筹谋划全县需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提前安排开展前期基础工作,加大前期经费投入,确保年度建设计划一经确定,即能迅速开工。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和轻重缓急科学制定建设规划,严格执行投资计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防止批小建大、批低建高、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现象发生,杜绝未批先建、乱铺摊子。三是加强规范管理,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重进度、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着力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配合。一是进一步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和重点项目推进联席会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协调配合。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并联审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等突出问题,由牵头领导组织相关单位随时会商,明确责任,限期落实,强化部门联动协同,努力形成项目建设合力。三是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持续巩固和拓展“以思想破冰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成果,以问题整改促进环境优化,着力提升项目建设服务质效。
(四)积极筹措资金,提高保障水平。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依据项目进度积极筹措和及时调度资金。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要加快结算和审计,保证达到序时进度,减少资金存量;对本级政府性投资项目,要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按政策整合相关可用资金,增强建设投入保障能力,防止因资金不足造成“半拉子”工程;对民营资本投入的项目,要主动服务,加强政银、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项目建设。
(五)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办检查。进一步压实项目单位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配合责任,分项目细化推进方案,倒排建设工期,确保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健全重点项目考核评价和督办检查制度,加强项目建设调度,继续坚持“每月一督办、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评比、半年一总结、年终一兑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并公开通报,增强各地、各部门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高效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