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财政局局长 洪 涛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和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较好实现了工作目标任务。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8300万元,占年度预算目标100%,比2017年实际完成47617万元增加683万元,同比增长1.4%。
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82507万元,占年度预算目标100%,比2017年的342527万元增加39980万元(债券资金支出增加31730万元),上升11.7 %。其中:本级支出246712万元,同比增长21.3 %;省专款支出115000万元,同比上升0.4 %;转移性支出20795万元,同比下降25.8%。
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来源总额为382507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30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67815万元,省专款补助收入115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59 万元,调入资金3716万元,上年结余468 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224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资金运用总额为382507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6712万元;省专款支出115000万元;转移性支出20795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42556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收入30373万元, 占年度预算目标100%;基金专款1583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0600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42556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0373 万元, 占年度预算目标100%;基金专款支出1583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10600万元。
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80889 万元,占年度预算目标100%。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67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50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360万元;城镇基本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572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293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1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838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25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81821万元,占年度预算目标100%。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893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793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4475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出816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出21104万元;失业保险支出113万元;工伤保险支出851万元;生育保险支出25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超支93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0454万元。
需要说明和汇报的是:一是因我县没有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就没有编制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二是由于省、市财政没有最后扎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相关数据和决算列报口径预计还有变化,待省财政决算批复后,我们再向人大常委会做专题报告。
为保证2018年的预算得到圆满执行,实现预期目标,县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目标,强化措施,形成组织收入的强大合力
财税部门在组织年度收入中发挥信息共享,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产销变化、发展趋势等动态信息,科学分析和预测税源变化情况,做到既抓住重点税源,又管好中小税源,强化对重点项目和新增税源的跟踪管理和动态监控。坚决制止有税不收、收过头税、越权减免,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等行为,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与发展,把好国库集中支付以票控税关,凡应依法纳税但未缴纳税收并提供税务发票的,财政部门不予拨款,有效防控了工程项目类税收等财政收入的流失,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保障财政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税收征管信息平台现代化建设,形成政府领导、财税牵头、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财税综合治理体系,提升了税收征收效率和财税管理水平。各协税护税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职,高质量完成了年初下达的协税护税任务,为全年财政收入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坚实基础。
(二)优化结构,保障民生,让更多财力惠及千家万户
支出上,更加注重优化结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当年回收存量资金49334万元,实行统筹使用。坚持民生为上,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合理安排扶贫、农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一大批公平、普惠、优质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是全力保证人员支出,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动态,把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提标、工资改革、养老保险等增资支出优先纳入预算,全年共安排人员经费66188万元;二是确保单位正常运转,全年共安排基本运转经费8930万元。三是保障社会民生投入,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要求全面落实民生政策,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0%以上,其中:教育支出3654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9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15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487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173 万元,农林水支出5353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9532万元。
(三)整合资金,统筹使用,保证财政资金集中办大事
2018年全县统筹整合财政资金73352万元,从资金使用方向上来看,用于精准扶贫60794万元,占当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73352万元的82.89%,用于支持县域重点项目建设12558万元,占当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73352万元的17.11%。从统筹资金执行情况上来看,全县累计拨付统筹整合财政资金62350万元,占年度统筹整合财政资金73352万元的85%。
(四)杠杆撬动,搭建平台,支持民营实体经济大发展
通过运用重大产业基金、产业技术研究开发资金、电商发展资金等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财政共安排资金12000万元。一是采取政银合作模式,财政安排担保业务周转借款3000万元、担保资本金1000万元、政府担保风险补偿金300万元,支持担保公司发展,增强担保公司实力,通过担保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为拓宽融资担保业务合作领域,县政府从重大产业基金安排5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目前担保公司在保余额达5.5亿元。二是财政安排6000万元设立过桥资金,搭建中小企业转贷应急周转平台,引导银行开发续贷产品,解决企业过桥融资难题,全年累计过桥3.2亿元。三是支持电商产业发展,安排电商发展基金50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安排资金700万元。
(五)明确重点,克难攻坚,全力助推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统筹整合扶贫类财政专项资金60794万元、争取和整合债券资金31356万元,支持“六个一批”“十个到村到户”“落实扶贫政策”“六个行业部门”“重点涉农专项”为重点区域部位的项目建设;财政累计筹措资金9400万元扶贫小额风险补偿金,撬动金融扶贫,银行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亿元,为精准脱贫提供坚实必要的资金保障。二是打好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战。根据上级系列文件要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摸清了债务底数。同时,按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日常监控,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通过债券转贷方式归还到期债券1119万元,维护了政府的信用,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拨付县乡污水处理费用1200万元;安排“厕所革命”建设资金6000万元;安排城乡垃圾处理、煤改气等环境污染防治经费1500万元。
(六)坚持改革,认真履职,积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建立预决算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公开长效机制,规范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将所有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批复预算,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财政收支周报和支出预警报告机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单位外,123个部门按时公开了预决算和“三公”经费;认真落实人大预算执行在线监督,积极支持网络建设,确保人大网上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投资评审效果明显。全年送审项目125个,送审金额151031万元,审定金额123560万元,审减金额27471元,审减比例18.18%,评审范围涉及交通、城建、水利,覆盖县直和乡镇使用财政性资金和融资平台资金的所有项目,充分发挥了财政的职能作用,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同时,及时发现、纠正、制止潜在问题,为治理和惩治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起到显著的作用。三是预算绩效管理扩面。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便问责”的原则,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对全县2018年扶贫资金全面实行动态监控,对扶贫资金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同时组织单位进行部门预算自评,财政再评,进一步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大力强化预算约束力,确保预算执行规范高效。四是从严管理国有资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促进资产资源有效利用。五是维护民众利益。严防“小腐”和“微腐”的问题发生,把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作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行为准则,积极构建财政“大监督”,净化涉农资金的“大环境”,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晾晒”,通过“两公开一公告”的监督检查工作,采取单位自查、重点检查等方式把财政资金置于阳光下运行;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开展各预算单位“四风”问题及财务违规问题专项检查,结合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对全县15个乡镇及农林场开展2015-2017年“财政奖补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涉农资金整合等专项监督检查。
2018年财政工作能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各部门协助配合的结果,更是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财政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理解支持密切相关,紧密相联。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总体来看,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也面临和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减税让利政策效应叠加、重点税源难以发力、支柱产业财政收入贡献率低,基础税源严重不足,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民生领域、重点工程等政策性、刚性支出增加,脱贫任务艰巨且项目增多,财政供给矛盾愈发突出;二是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组织收入难度大;三是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政府隐性债务等潜在风险防控有待加强;四是财政改革面临诸多因素冲击,受地方财力的影响,许多单位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部门间专项资金管理权责关系不顺,政出多门,整合难度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到位;一些单位会计核算不实、部门预决算不衔接、资产管理不严、支出效率不高等问题仍很突出,财政监督仍需加强。我们坚信,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有力监督下,这些困难和问题将逐步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和委员对财政工作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关注、指导和支持。
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情况
2019年,我们将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会议精神,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执行好县党代会和县人代会会议决定,发挥职能,锐意进取,谱写财政新篇章。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2019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5230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48300万元增加4000万元,增长8 %。
2.2019年地方公共财政总支出安排345900万元,其中:县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0367万元;省专款支出 115000万元;转移性支出50533 万元。
3.2019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来源总额为345900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300 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35477万元(部分专项结算补助因不确定性没有预算);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5000万元;调入资金321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 39909万元。公共财政预算资金运用总额为345900万元,其中:县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0367万元;省专款预算支出115000万元;转移性支出50533 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目标795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 30373万元减少22423万元(减少专项债券10600万元和土地增减挂钩收入),下降 73.8 %。其中: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50 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00万元; 污水处理费收入300万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总支出安排795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7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3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300 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30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保基金收支情况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目标89162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62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89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6312万元;城镇基本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492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238 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6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30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93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5937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21060 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8519 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684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支出7254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出 19685万元;失业保险支出51万元;工伤保险支出426 万元;生育保险支出265万元。
当年收支结余3225 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3679万元。
三、完成2019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全县大局,确保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清理存量资金,归并专项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政府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重大项目上马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加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产业发展力度,让人民群众更直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强化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政策,营造公平税负环境,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二是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涉企收费清理工作力度,清理规范相关收费基金。建立财政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及时更新、对外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着力提升财政服务效能,支持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发挥财政职能,有效运用财政措施助推企业发展,安排一定量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上级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升级。四是加大金融支持。综合运用好几家融资平台,构建完整政银担保体系,加大担保贷款力度,帮助民营企业缓解融资难等问题。五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和引导作用。筹措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突出财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挖掘增收潜力,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加强房地产、建材等行业控管,严格执行政策,坚决杜绝乱开政策口子,该收不收,该免不免等不规范做法,做到应收尽收。深入开展财源、税源调查分析,调整收入结构。不断完善组织财政收入的各项考核机制,增强组织收入积极性。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征收合力。强化收入监管,推行纳税缴费公开制、公示制,建立县级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深入开展财税收入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漏骗税行为。
(四)优化支出结构,节用裕民切实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节用裕民,政府要过紧日子,聚焦民生,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理财思路。严格控制人、车、会、网络、接待等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实行零增长。严格预算约束,减少预算执行追加,除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增支外,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原则上一律不追加。支出上,更加注重优化结构、用好增量、激活存量,着力改变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坚持民生为上,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合理安排扶贫、农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切实把人民群众所想、所盼逐步变为现实。
(五)继续深化改革,实现财政管理整体提高
一是进一步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将部门预决算、项目资金、“三公”经费和民生资金等数据全部在政府门户网站财政与编制公开网上公开;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全面推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规定,不断强化一般公共预算在现行预算体系中核心地位,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效益,对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年度结余和结转资金进行清理,对结余资金和连续2年未使用资金收回统筹使用,建立完善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长效机制;三是深入贯彻财政部《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强化地方政府限额管理、预算管理。妥善处理存量政府债务,加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力度。加强对地方落实债务管理制度情况的监督。加大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和问责力度。深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四是创新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服务,树立轻便、快捷、公正理念,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六)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风清气正财政新风
财政系统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预防在先、防范在先、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早发现、及时约谈、快速处置,精神上勤“补钙”、思想上常“杀菌”、行为上多“防疫”。继续抓好“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确保“严”字当头,“实”字到位。严格“学”的基础、“改”的作风、“做”的关键。力争党员干部党性在“深学”上淬炼,作风在“严督”中转变,担当在“实做”上彰显,真正实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围绕落实反“四风”和“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风险点、风险岗、风险人的筛选排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确保资金和干部“两个安全”,时刻筑牢思想防线。深入开展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反腐倡廉党风廉政教育,层层传导落实责任。用鲜明的导向“引”,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干事激情。用严明的纪律“治”,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加大“庸懒散软”整治力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厉惩处。用强力的督办“促”,电视问政、现场问效、巡视巡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启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把“在压实责任中改进作风,在担当担难中锤炼作风,在问责问效中倒逼作风,在容错免责中转变作风”成为财政工作标杆。
各位代表,做大做强竹溪财政蛋糕,实现新时期下财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县人民的期盼,也是全体竹溪财税人奋斗目标。“路虽远,行则必至”。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通过全方位服务,全方位发展,全方位改革,谱写绿色发展的壮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