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集群
竹溪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公报
竹溪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全县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来源: 竹溪人大
发布时间: 2017-07-05
 2017年4月26日,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现将审议意见通报如下:

  会议认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全县抢抓《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规划》的机遇,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批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环境面貌不断改善。

  会议指出,虽然全县不断加快城乡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增长较快,全县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合理。346国道沿线乡镇垃圾收集运距较远,运力不足,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没有同步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超负荷运行,渗滤液存在溢库风险,缩减了设计使用年限。县城和集镇外的中心村庄未规划设计垃圾中转站和人工湿地等处理设施;二是污水处理达不到设计能力。城区早期建成区污水管网铺设不规范,后期新建的商品房污水没有全部接入主管网,小产权房和农户自建房很少建有管网或未建管网,城区污水没有实现应收尽收。高桥至跃进桥段城区污水管网建设长久失修,跑冒滴漏、雨污混流现象严重,清水倒灌问题较为突出。除新洲、兵营外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不够规范,存在雨污混流现象,造成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增加。县城和1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时间和处理能力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污水处理目标没能很好实现;三是设施配备不能保障正常运行。乡镇垃圾收集、清运设备配备数量严重不足,中转设施覆盖不全,垃圾车与垃圾箱型号匹配不一,破损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同时垃圾车无牌无保险,甚至有时还有无证驾驶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四是教育管理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群众环保意识弱,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有待改善。城乡结合部和部分乡镇村组,沿河道、沟边、塘渠、门前屋后倾倒垃圾的现象较为普遍,高山、二高山地区的村民往往就近堆放,污染成片。门前“四包”没有延伸到多数农村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和“一事一议”整合资金十分有限,镇村筹集资金存在困难。为此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强化认识,形成合力。一要加强责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一级抓一级,形成乡(镇)村(社区)和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对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真正把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抓落实。二要加强宣传。通过电视、报刊、标语、网络、短信和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等形式,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要加强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除陋习、树新风”,在中小学校、社区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倡导节约和低碳的消费模式,从源头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同时,发动群众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对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责任。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全县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的整体规划,充分体现前瞻性、精准性和适用性,确保“满负荷、全覆盖”。国道沿线乡镇均要建设规范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减轻县城垃圾处理场运行负荷,降低渗滤液溢库风险。合理布局建设乡镇垃圾处理场,切实解决垃圾清运半径过大、费用过高问题。在建设资金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原则,总体布局中应留有发展用地。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人口密度、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合实际、适合自身条件的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已建好的乡镇,要尽可能的将污水引入管网,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未建污水处理厂的乡镇要认真考察论证,宜建则建。对中心村庄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要因地制宜的建设沉淀池、人工湿地、水肥一体化等处理设施,积极推广生物及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点。一是要多渠道的筹集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切实加大地方投入,鼓励、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全民动手”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加快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污水管网建设,已建好的要尽早投入使用。配齐配足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对垃圾清运车辆,要统一购买保险、上牌,合法运行、保险运营,防控安全风险。二是要突出重点,优先解决城区10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源区环境问题,切实加大水源区综合整治力度。要借助龙湖湿地公园建设,对核心水源区周边实施搬迁和停耕,确保美化净化;对龙坝集镇和上游要延伸污水收集管网、加大管网密度,确保应收尽收、能提全提,确保零排放、零污染;对核心水源区的垃圾收集清运费用和配套设施建设给予重点倾斜,确保一方净土不受污染;对水源区河道全面实施综合整治,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特或有机耕种,确保土地不受化肥、农药残留污染,积极探索水源区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管理体制机制,确保一库清水送溪城。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要加快建立监测网络和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对垃圾和污水排放情况的排查监管力度,将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作为优先监管和整治内容,确保全县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处理取得明显成效。要整合现有机构、人员队伍,加大基层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对各类督办件、暗访件和媒体曝光的问题以及举报投诉的重点污染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

  五、理顺关系,健全机制。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出台管理办法。针对城乡垃圾和污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认真研究,分别制定统一规范、明确具体的《全县垃圾收集处理管理办法》和《全县污水收集处理管理办法》,明确城乡垃圾和污水管理的主体、责任、权力和范围,使其有人办事,有权管事,避免职责不清、规范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确保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既能城乡一体、政策一致、标准统一,又能整齐划一、遥相呼应、监管推进,真正实现垃圾和污水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检查督办。把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任期目标考核,并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健全准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把预审关,对新引进企业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不能以牺牲环境代价换取无谓的经济发展,做到环保中发展、发展中环保。

  会议对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垃圾和污水收集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会议应到常委会组成人员30人,实到25人,其中同意票10张,基本同意票10张,不同意票5张。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管单位: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建议IE8,11280×8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2016-2020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9-2726793 邮箱:zxrd@163.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