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集群
竹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公报
关于竹溪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竹溪人大
发布时间: 2017-05-09

——2016124日在竹溪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竹溪县财政局局长  周力波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顺利完成年度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首年财政工作起步稳、开局好的良好态势。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 预计全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66782元,同比增长13.43%;比2011年的31208万元增长了113.9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150万元,占年度预算目标的100.1%,同比增长10.69%;比201122287万元增长了116.05%,年均递增16.66%

 

20112016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年度

财政总收入

地方公共
预算收入

小计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2011

31208

22669

8539

22287

2012

37653

29646

8007

26805

2013

42582

33195

9387

32100

2014

51426

41078

10348

38000

2015

58875

44886

13989

43501

2016

66782

53172

13610

48150

年均递增%

16.43

18.59

9.77

16.66

2.预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444958万元,同比增长13.80%,比2011177034万元增长了151.34%,年均递增20.24%。其中:本级支出196700万元,同比增长9.4%,比2011106379万元增长了84.9%;省专款支出140000万元,同比增长6.23%,比201167618万元增长了107.05%;转移性支出108258万元,同比增长36.32%,比20113037万元增长了336.46%

2011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统计表

单位:万元

年度

地方财政总支出

总支出中

上级财力 补助支出

小计

本级支出

专款支出

转移性支出

2011

177034

106379

67618

3037

141054

2012

201693

113970

82420

5303

169908

2013

252245

138151

103689

10405

217397

2014

305513

163324

134939

7250

255528

2015

390993

179791

131787

79415

272222

2016

444958

196700

140000

108258

285582

年均递增%

20.24

13.08

15.67

4.36

15.15

 

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来源总额为444958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15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5582万元,省专款补助收入140000万元,调入资金8135万元,上年结余518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0257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资金运用总额为444958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1363万元;省专款支出140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0万元;转移性支出43295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额41150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收入27421万元;省基金专款6809万元;专项债券置换收入6920万元。

预计全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额41150万元。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7421万元;基金专款支出6809万元;专项债券置换支出692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5548万元,同比增长15.2%。其中:上年结余收入39363万元;本年基金收入46185万元。

本年基金收入具体包括:保险费收入18547万元;财政补贴收入25554万元;其他收入957万元;利息收入605    万元;转移性收入522万元。

预计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3282万元,同比增长7.7%。分险种情况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758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5573万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出490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支出10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支出13619万元;失业保险支出170万元;工伤保险支出299万元;生育保险支出131万元。

当年收支结余2903万元。

需要汇报和请示的事项是:一是因我县没有实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暂时没有编制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二是由于年末未至,受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政府债券转贷额度、以及各项政策性增支等因素影响,2016年财政收入来源、支出执行结果待年终才能最终确定,预计实际情况与年初预算安排将有有较大变化。为维护预算执行严肃性和确保财政收支符合上级政府、县委要求,符合竹溪发展实际需要,建议由县人大常委会在年底前听取和审议专题情况报告,审查和批准2016年调整预算。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税部门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地制宜开辟财源,培植经济新增长点

围绕我县经济发展重点,依托资源上项目,培植县域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大力扶持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形成贡米、茶叶、烟叶等一大批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以100个重点实施项目为抓手,共拨付资金28703万元用于支持瓦沧矿泉水、两馆一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西关棚户区、烧田农贸市场、金铜岭等重点项目建设,满华光电、力莱科技、水泥建材等呈现少有的产销两旺势头,蕃王酒业主体设备已安装完毕,治铮魔芋产业园项目建设已竣工,西力五金冷轧钢生产线已进入满负荷生产,财源基础得到进一步壮大。三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通过税收杠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国家减免税和退税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物流业、餐饮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新增市场主体4570户。四是通过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大力实施全民招商引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网、阳光天燃气、秦巴电商产业园等纷纷落户竹溪,招商引资为财源项目建设注入了资金,加快了项目建设,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大力实施科学治税,齐心协力组织收入

一是认真研判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形势,按照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将收入细化分解到各征收部门,继续推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和企业,深入一线开展税源调研,及时沟通信息,分析收入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凝心聚力、齐抓共管保收入;二是借助税收平台,完善协税护税体制,加强与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教育、扶贫、水利等部门对接,加快完工项目工程结算进度,确保建安项目所涉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国税、地税部门围绕《国地税合作规范(2.0版)》确定的县区级国地税部门合作的37项内容,从业务共联、信息共享、文化共建3个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开展联合税务执法,强化案头分析,共同筛选、防范风险,成立国地税联合评查小组,加大评查力度,加快评查进度,努力挖潜增收;四是全面推行纳税人诚信公示制度,对不按时申报的纳税人员采取在纳税信息平台发布欠税公告向社会公开曝光并予强制执行等措施,营造了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五是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新政,依托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加快非税收入收缴网络平台建设,严查体外循环和坐收坐支行为,全年预计可完成非税收入13610万元,促进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综合平衡。

第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保基本。及时足额安排各部门和乡镇基本运行经费,提高部门和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水平,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全年实现基本运转支出45985万元。二是保民生。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改善民生也是促进发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比重达89.1%。其中:教育支出4013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4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247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973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1653万元,农林水支出9138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4040万元。全年共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5071万元;村村通客车覆盖全县9个乡镇131村;生动诠释了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公共财政理念。三是保生态。全年整合配套176000万元资金支持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六城联创、竹房城镇带片区、绿满竹溪、百里‘三廊’、农村沼气、美丽家园和清洁乡村等。全县60个村项目纳入公益事业建设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畴,投入近800万元进行村内道路、环卫设施、造林绿化、公共文化设施等建设。四是保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安排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17100万元,支持57家企业扩大生产;注入担保公司中小实体经济发展基金4300万元,同时,采取担保公司免收担保费、财政补助、银行放大倍数贷款等措施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安排过桥资金3000万元,累计为企业提供过桥贷款22950万元。五是保发展,下拨抗旱救灾资金1246万元,支持各地战旱情,降损失,有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第四,财政改革纵深推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预算管理上:从增强政府预算统筹调控能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财政中期规划、推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常态化预算公开机制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部门预算按照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营改增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平稳过渡;积极落实非税收入管理新政,依据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重新界定了非税收入范围,除税收以外(不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非税管理;发挥财政保障作用,为推进公务卡支出管理改革、公务用车改革、职务职级并行改革、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等改革事项,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精神,2016年实行了涉农补贴改革,将农业“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业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为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按照“控制、防范、消化”的思路,对30个债务主体人基本信息进行了逐一核定,签定置换合同368份,置换债券资金26600万元。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政府筹集资金压力。

——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力度加大。通过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涉农资金,2016年实际统筹整合资金总额达到366073万元,其中:统筹财政资金167452万元,统筹社会资金198621万元。为精准扶贫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

——国有资产管理得到加强。根据上级安排,我们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分级实施”的原则,依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采取单位自查、主管部门复核、同级财政审批的程序强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理工作,对全县220个单位基本情况、账务和财产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厘清了国有资产“家底”。

第五,扩大财政监督范围,保障资金利民惠民

围绕《竹溪县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抽调20 名财政工作人员配合县纪委对2014年以来“粮食两补”、退耕还林及2016年地力保护补贴等惠民政策落实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核查,搜集存疑信息1934条,收回违规资金417万元,大数据“利剑出鞘”,维护了群众利益,教育了党员干部,净化了社会风气,达到了惩处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效果;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将部分单位本级预算资金纳入了绩效评价范围;严把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关,全年累计组织政府采购271批次,完成采购金额31200万元,占采购预算的100%,节约资金3300万元,节约率为10.58%;投资评审中心累计完成投资评审项目89个,审查金额66938万元,审减资金9800万元,综合审减率为14.64%;开展了财务报销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对15个乡镇财政资金安全、“小金库”、会计信息质量、财政系统财务、2015年度部门决算等进行了例行检查,规范了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程序;通过公务卡结算压缩会务、交通、考察、接待等“三公”经费支出848万元,同比下降18.6%;预决算信息悉数在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公开,公开金额39.4亿元。

第六,精准扶贫集中发力,扶贫攻坚稳步推进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县财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整体部署,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关键举措,通过统筹整合各类资金,投入129815万元,积极支持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保险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众筹扶贫、旅游扶贫;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更好地联结在产业链上,走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脱贫之路。

2016年财政工作能取得一些成绩,是与县“四大家”正确领导、各部门关心支持和全县人民的奋力拼搏分不开的,更与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财政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我县财政税收增长点不多,组织财政收入难度前所未有,和其他县市比较,排名一直靠后,保持收入质速兼优的难度加大;二是预算执行质量和支出效益缺乏有机统一,一方面,基本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精准扶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工资制度改革等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极度“缺钱”。另一方面,国库有些项目资金却趴在账上睡大觉,收支极不协调;三是财政监督不到位,从大数据比对发现的一些问题反映出财政监督还有“盲区”,手段不够硬,管理不够强,处理不够狠。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2017年,我们将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执行好县党代会和县人大会会议决定,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依法加强财税征管,壮大地方财力,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目标5297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48150万元增加4820万元,增长10.01%。税收占比为81.58%

2.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总支出安排314299万元,同比增长5%。其中:县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285万元;省专款支出140000万元;转移性支出19014万元。

3.2017年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来源总额为314299万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970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04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0000万元;调入资金1086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资金运用总额为314299万元,其中:县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5285万元;省专款预算支出140000万元;转移性支出19014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目标7508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27422万元减少19914万元,下降72.62%。其中: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4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8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16万元; 污水处理费收入200万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安排750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685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34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16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200万元。

收支相抵,当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保基金收支情况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目标9028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69万元,增长0.4%。其中:保险缴费收入4654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42621万元;利息收入591万元;转移性收入524万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0981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3772万元,增长8.7%。其中:待遇支出88640万元;购买大病保险支出893万元;丧葬抚恤补助支出935万元;上解支出394万元;转移性支出119万元。

当年收支结余-700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1566万元。

三、完成2017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抓收入作为第一要务

财源建设是财政收入的根,必须牢牢抓住。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项目建设和特色产业为抓手,不断提升财源建设质量和水平。巩固农业这一基础财源,鼓励各种合作社、农场、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增长为目标,重点支持金铜岭工业园区、矿泉水、西关街改造、东城新区、片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大产业;做大做强茶叶、魔芋、烟叶、药材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新兴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财税部门将通力协作,加强税收动态管理,实施重点税源月报制度和实时监控制度。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积极挖掘增收潜力。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维护税法尊严。加强建安及各类市场的税收征管,规范征收秩序,抓大不放小。建立纳税人诚信公开制度,改善服务质量,积极落实国家减免税及退税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纳税。继续抓好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大查处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的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二)惠民生作为第一重点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在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把保障民生投入,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将加大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民政及涉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集中财力致力精准扶贫,让普惠性、基础性民生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从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三)促改革作为第一抓手

财税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基本框架和体制机制已初步形成。下一步,我们将不遗余力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好、贯彻好、执行好,让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一是改进政府预算管理,确保有限资金用起来、活起来、效益发挥出来;全面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提高预算资金透明度,强化预算执行和社会监督,使预算收支在阳光下运行;严格管理政府债务,在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上积极探索PPP模式,减少政府债务;加大财政结转结余资金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整合各项财政资金,加快资金拨付速度,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加强地方国库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安全管理,防范资金风险。二是强力推进营改增、非税收入等税收改革,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实体经济轻装前进,发展壮大。

(四)强监督作为第一利器

对内利用绩效评价、政府采购、投资评审、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等有效手段把财政监督覆盖到部门预算执行、日常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小金库”查处、涉农资金使用等方方面面,强化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确保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对外积极配合县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的案件调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与民争利行为无处遁形。

(五)严管理作为第一责任

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聚焦“四风”和“八项规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两学一做”、“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三治三提”、“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层层传导压力促进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三抓一促“(抓学习、抓作风、抓党建、促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倡导“有梦想、敢担当、有激情、在状态、有胆识、善创新”的干部队伍,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干成事;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纪律挺起来、严起来,让党纪党规广为知晓,入脑入心,筑牢思想道德和廉洁防线,着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素质一流的财政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财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创新,强化担当,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管单位: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建议IE8,11280×8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2016-2020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9-2726793 邮箱:zxrd@163.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