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在竹溪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视察组,于5月下旬对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实地察看了东门农贸市场、东门街、小巷子、鼓楼社区、溪城中心农贸市场、老物资局小区、广场公园、绿谷中央城二期建筑工地、行政服务大厅、中医院、西关街C区长安物业等地,并组织城创中心等14个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出了建议意见。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推进创文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文明指数测评,竹溪县县域排名第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文工作推进有序。整合调整了八个专项工作组,即政务和城乡融合发展组、市场环境组、法治环境组、生活和生态环境组、精神文明建设和全域创建组、社会环境组、人文环境组、健康和未成年人成长组等,各组由县领导任组长,实行专项工作组负责制,明确了各项工作组任务清单,落实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在创文的各个阶段适时召开协调会,逐一落实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明确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了创文工作有序推进。
(二)广泛宣传发动,舆论氛围逐渐形成。一是开展网络媒体宣传。在竹溪新闻网开设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专栏,创办了“文明竹溪”微信公众号。二是开展入户宣传。编印创文宣传资料,送进千家万户、学校和机关,组织志愿者开展入户调查,宣传创文工作。三是开展社会宣传。启动竹溪县“文明培育·典亮溪城”示范创建,着力培育建设样板居民楼栋、首善生活小区、标杆文明实践站点、最美口袋公园、示范集贸市场、典范文明单位,促进全县整体升级。
(三)实施专项整治,开展常态创建活动。围绕提升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坚持开展“户户敲门、足印社区”行动,常态化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我推荐、评议身边好人”、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把活动办到群众身边,吸引群众参与。持续开展不文明行为治理,把贯彻落实《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作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1+5”工作方案,持续开展不文明交通、随地吐痰、遛狗不牵绳、公共场所吸烟、车辆乱停乱放等五大突出不文明行为集中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持续督查问责,推动工作有效落实。按照“月初安排部署、月中督办检查、月末收集汇总、季度对标梳理、半年集中会审、年终精选细审”的工作机制,月初下发任务清单,月中督办指导,月末汇总考评排名通报。建立文明督查工作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将督查和检查情况及时汇总梳理,努力解决创文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市民文明素质不高。一是环境卫生意识不强。部分市民主动维护市容环境的自觉性还比较低,存在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贴乱画等现象;中小学学生放学吃零食将废弃物随地乱扔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市民在大街上吸咽,随意乱丢烟蒂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文明出行意识不强。公共交通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特别是违章停车、乱鸣喇叭、骑摩托车(电动车)不带头盔、未成年人骑小黄车和小黄车载人等行为突出,驾车不遵章行驶引起的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三是遵规守法意识不强。部分市民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较差,在公共场合,不遵守公共秩序,争吵谩骂、使用低俗语言、乱扔杂物、损坏公共设施、占用和堵塞消防通道、不文明养宠物等重点不文明行为还普遍存在。
(二)创建协调合力不够。一是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不高。少数部门对创文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组织措施不到位,没有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联动抓创文的工作格局未真正形成。二是建管分离工作推进难。在创文工作落实上,存在着建设与管理分离的现象,建设单位完成建设后,管理由其他部门承担,存在相互推责的情形。如窨井盖维护,雨水、污水窨井盖由住建局,网络线路窨井盖由相关网络公司建设,在管理上,统一由住建局维护,有难度。三是老旧小区改造规划标准不统一。2021年以前年度的老旧小区改造没有将“蛛网天线”纳入改造范围,“蛛网天线”的整治工作由科经局牵头负责,具体整治工作由四个通信公司负责,但在实际整治工作中,推进缓慢,效果不明显。
(三)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今年,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谋划了65个创建项目,重点要完成“五边”(社区周边、农贸市场周边、车站周边、商场超市周边、校园周边)重点项目55个。从目前进度看,仅开工了农贸市场、老旧小区、主次干道无障碍设施改造等18个项目,开工率仅为32.7%,且已经开工的项目普遍存在进度缓慢的问题,远远滞后于创建的整体部署。
(四)城市管理有待加强。一是没有实施垃圾分类。各小区都投放有分类垃圾箱,但在垃圾投放、收集时,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与普通垃圾混合一起,污染严重。二是管理资源分配不均。一方面大家反映停车设施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另一方面个别地方停车位大量闲置的现象;一方面大家反映我们的农贸市场不够,另一方面我们的个别农贸市场(东城角农贸市场)又出现闲置的问题,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较为普遍。三是没有常态管理机制。乱搭乱建、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穿马路、乱设广告等问题还较为突出,“路段长制”“门前四包”等机制还流于形式,突击迎检的思想还较为突出,有些地方,如红光市场、背街小巷无人管理。
三、建议意见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一要宣传创文带来的城市变化。要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公益广告等全方位、多形式宣传,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在变化、文明程度在提高,提高市民对创文工作的认同感、知晓率和满意度,争取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二要宣传好人好事。突出好人好事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市民文明言谈、文明出行、文明经营、文明工作、文明执法,做到事事讲文明、处处见文明、时时刻刻显文明,提高全体市民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三要引导市民自觉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通过宣传,消除市民“创文与我无关”等模糊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创文行动中来,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文明创建工作格局,把县委县政府对创文的决策部署变成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二)加大联动协作力度,提升创文整体合力。一是领导要带头示范。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主动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特别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亲自参与创文行动,调动和激发各方面力量一起参与创文工作;要针对自己的分管工作,对有关的创文任务进行调研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二是抓好各方协调联动。县城创中心要根据创文的标准和要求,制订《竹溪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把创文的指标和标准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方便各部门对照落实;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指导协调机制,把工作要求和任务纵向落实到社区、乡镇村组,横向落实到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和涉创文场馆站所,做到个个身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要着眼于提升市民素质,把市民的文明养成当作创文过程的一项长期的重点工程来抓,突出抓好全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公民诚信和责任意识教育、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爱国及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并使其制度化,坚持不懈地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水平。
(三)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认真贯彻实施《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持之以恒地开展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要开展城市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好卫生保洁整治、占道经营整治、农贸市场周边秩序整治、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实现城市面貌的明显改观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二要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持续深入开展违法停车、不礼让行人、车窗丢物等不文明行为,合理规划停车位,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加大曝光力度,提升交能秩序管理水平。三要注重城市细节管理。人行道松动地砖整修、损毁绿地修复、城市道路标线刷新、破损窨井盖更换等,关系市民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安全的大事,对这些关系创文的细节问题,要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及时建设。四要推行垃圾分类。要有序推行垃圾分类,引导居民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对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有毒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有效护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五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环卫、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建设,节约资源,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测评得分率。要加快项目推进,根据城创中心复盘一季度实地测评191项得分项,查找反馈91个问题原因,认真分析46项扣分项,针对9项公益宣传扣分、19项公共设施扣分、7项公共治理扣分、11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扣分,谋划2022年创文项目65个。对基础设施建设、“蛛网天线”治理等重大项目,要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专班,一个落实方案,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分轻重缓急,认真研究解决,有序予以推进,确保国测前65个项目全面完成,提高国测得分率。
(五)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升部门落实效率。要落实创文工作的督查问责制度,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对工作拖拉、落实任务不力的部门,要约谈督办和问责处理,促使各级各有关部门感受压力、增强动力,自觉落实好创文各项工作。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对影响整治工作的歪风邪气、突出问题和不作为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坚决予以曝光,推动整治工作更好地开展,确保创文目标如期实现。要足额保障创文工作经费,确保创文日常工作的高效运转,努力提高创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