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集群
竹溪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
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 竹溪人大
发布时间: 2023-07-03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全县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

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年6月19日在竹溪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县教育局局长   王  琪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双减”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是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际举措,事关基础教育体系、教育生态和育人格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5月2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双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县“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下面,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双减”。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的重要要求,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各方联动,多措并举落实各项举措,全力实现“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学生回归校园、让培训回归育人”的目标。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双减”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为落实我县“双减”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县教育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从学生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实施、教学质量提升、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四个方面不断强化措施,通过召开局党组会、机关干部会、校长会等方式,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工作合力。注重部门联动,印发《关于建立竹溪县“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的通知》和《关于落实“双减”有关工作任务的通知》,建立由20多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重点工作任务,形成横向联动、高效互动的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紧扣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消除盲点,解决难点,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部门通力协作,同频共振,建立“双减”工作专报、定期调度督办制度,完善监管平台,实时调度指导,形成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三是依法开展治理,规范培训秩序。全面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按照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要求,将8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注销。定期对已注销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核查,确保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反弹。教育和文旅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每年寒暑假前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印发《关于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慎重选择校外培训的工作提示》,引导家长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维护家长合法权益。在寒暑假对学科类培训开展专项行动,严防假期培训泛滥,坚决打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教育、文旅、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检查,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拉网式检查,排查安全隐患、规范办学行为等,关停非法机构。

四是强化作业管理,减轻课内负担。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建立中小学作业总量审核公示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着力扭转城区学生作业量过多、部分乡村学生作业量不足问题。教研部门指导学校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把控作业质量关和数量关。要求各校实施作业公示制度,每天各年级学生作业必须在校内进行公示。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体现分层、灵活的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强化作业分类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规范作业批改反馈,遵守“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对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反馈。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五是推进校内提质,满足学习需求。根据《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关于明确十堰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试行收费标准的通知》,出台《竹溪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方案》,推动学校每周5天、每天2小时(以下称“5+2”)开展课后服务。各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编排了课后服务课表,配备了师资,完善了设施和器材。主要采取“家长下单,学校接单”方式开展,由学校设立课后服务清单,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课程内容围绕“德智体美劳”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可以不施行的小规模学校外,全县所有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已经全面有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各学校逐步完善课后服务机制,丰富课后服务项目,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实效。所有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作业辅导,根据学生需要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民办学校)27791名学生,共有27539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为99.1%。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民办学校)2293名教师,共有2231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为97.3%。

六是均衡资源配备,提升教育质量。致力于优质均衡,牢牢把握“双减”创造的有利时机和环境,抓实常规管理,提升育人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素质教育,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发挥学校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幼小、小初的科学衔接,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尊重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推行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城乡教育师资均衡配备。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全县成立了2个集团学校、9个“教联体”,引领全县学校实现快速发展。加大教研资源和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力度,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广泛搭建“读书、反思、练兵、比武”平台,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系统化、结构化、特色化,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高效组织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训市场“虚火”大幅下降,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欢迎,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一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课后服务基本实现“5+2”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来的8个压减至0,压减率100%。二是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广大教师更加注重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落实“双减”作出积极贡献。“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广大家长更加关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盲目报班趋势得到扭转。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双减”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难题还需破解。有的机构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名义违规开班,隐蔽性强,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的问题。有的机构表面关门闭店,实则转移到居民楼等隐秘地点违规开展培训。

二是校内提质增效还存在差距。有的学校作业设计水平不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强。有的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不够高,校外资源统筹不足,服务内容还不够丰富。有的学校部分教师负担偏重,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减轻教师负担。

三是宣传引导工作效果还不够明显。社会用人导向仍存在偏差,重学历轻能力现象普遍存在。家长观念始终存在“怕吃亏”的心理,担心“我减你不减”,引导转变教育观念仍任重道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落实“双减”决策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持“巩固、深化、防风险”的工作思路,巩固前期治理成果,充分发挥部门合力,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综合推进体系结构、考试评价、教师队伍、优质均衡等系统改革,务求做到标本兼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职责,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分层调度,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进一步压实相关部门监管职责,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保持声势不减、力度不减,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完善黑白名单制度,严惩重罚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开通报。坚持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运用好监督举报线索,开展综合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毫不松懈,严厉打击违规学科类培训行为。推进全国平台、“双减”监测平台信息维护、风险预警处理等工作。加强校外监管队伍建设,强化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力量,加强教育、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

二是夯实基础,提升水平。筑牢学校主要阵地,回归育人本位。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抓手,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以集团化办学和教联体为重要手段,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在“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深入开展优质作业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广泛汇聚共享优质作业资源,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研究制定课后服务指南,完善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加强资源建设,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统筹利用社会资源,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广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强化保障,持续宣传。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科学有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落实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作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日渐完善,确保“双减”政策要求落到实处。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加强“双减”政策解读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和正确教育观念。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管单位: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建议IE8,11280×8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2016-2020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9-2726793 邮箱:zxrd@163.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