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魏辉杰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9年8月26日,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报告,提出了4条审议意见,县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审议提出的意见建议,召集指挥部办公室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采取超常举措,统筹协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将审议建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建议落实情况。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工作内容,不定期召开县四家领导联席会、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居环境系列重要讲话及中央、省市会议、文件精神,研究具体落实举措。二是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在县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定期播放农村人居环境公益宣传片,发放张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画》1万多份,组织参与了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短视频擂台赛,拍摄制作了《美丽竹溪展画卷》专题片。三是强化示范引导,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今年将“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作为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之一,从思想上加强宣传引导,从行为上加强示范引导,从机制上强化管理,从奖惩上强化激励,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疫情防控,利用村级广播、村组微信群、横幅条幅、宣传车、宣传单等,做到进村组、达院户、全覆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二)关于“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的建议落实情况。
一是系统制定工作方案。紧密结合竹溪实际,以打造全省生态环境最优县、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目标,在制定印发《竹溪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竹溪县改善县域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工程工作方案》和《竹溪县“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竹溪县精准灭荒工程实施方案》《竹溪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竹溪县城镇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竹溪县生态宜居村庄(乡镇)创建实施方案》及考评办法,制定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二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以三廊沿线为重点,谷竹高速沿线乡镇村庄为试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进全县美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154个村庄规划,蒋家堰镇土城子村、水坪镇田垭村2个志愿服务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初步方案,村庄分类正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同步启动中。2020年纳入片区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共计22个,前期完成已6个,上半年完成初步方案13个。三是突出示范引领。依托片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以洛河国烟综合示范体、桃花岛夯土民俗、甘宗祠民俗村庄等为示范引领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美丽村庄。
(三)关于“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的建议落实情况。
一是多元投入基本形成。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补助、镇村自筹、社会投入、受益村民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资金投入问题。2018年以来,县财政统筹各类资金4.05亿元,用于乡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美丽乡村、片区建设等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二是设施设备日趋完善。2019年,县政府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全县环卫保洁、垃圾收运及终端处理建设。其中,投入城区环卫保洁和垃圾处理经费2000万元,农村环卫专项经费2000万元,垃圾收运装备资金2900余万元,终端处理设施资金4700万元。全县建成并运行无害化垃圾填埋场5个、垃圾转运站53个、在建垃圾处理场2个,共配备垃圾桶(箱)6.2万只,垃圾收运车清扫车等400余台。还通过“一事一议”、志愿服务、投工投劳、引进社会资源等方式,作为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治理经费的有益补充。三是保洁队伍不断充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就业等途径,全县配备环卫保洁及清运人员971名,人均月工资1200元以上。另外,全县还配备了生态护林员1445人,河道保洁员349人,村庄环境整治突击员1800余人,按照网格化模式,实现集镇、村庄、道路、河堰、林地全覆盖,并向旅游景点、边远村组、零散住户延伸。在住户相对集中的院落,推选退休干部、老党员担任“院长”,督促院落保洁工作,每月按“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进行评比公示,形成了互比互学、互促互进的良好氛围。
(四)关于“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的建议落实情况。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县委、县政府相继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指挥长(组长)、县长任指挥长(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暨“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指挥部、美丽乡村建设协调小组,下设“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4个分指挥部,组建了8个工作专班;各乡镇、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工作协调、组织推动、政策保障和督导考核,在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统分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县人居环境指挥部坚持定期召开指挥长会议,实行联席会议制、情况通报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与问题。县直有关部门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抓好各项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形成工作推进合力。三是严格督办考评。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坚持平时督导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组织成员单位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督导、考核评估。实行工作进度月报送、季专项督查通报,年终综合考核排名。考核评估结果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全县予以通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容乐观。由于受疫情影响,全部精力都用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启动相对较晚,导致工作进展比较迟缓,与冲刺年度目标任务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项目推进环节多、耗时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投资评审,招投标等程序,用时间较长,导致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工作力量需进一步整合。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涉及部门多,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均有所调整,上下衔接不够紧密,工作机制还没完全理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好的质效,聚焦突出问题,补齐工作短板,真抓实干,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着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亮点。
(一)推进美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纳入2019年全省美丽乡村59个整治村中的21个未编制规划的村庄进行编制。2020年纳入片区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13个将组织上规委会并督促最终批复,对剩余3个未完成的及时督促完成规划方案同时提交规委会,并督促完成批复。
(二)推进乡村建筑风貌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建筑风貌提升工程。编制下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指南和建筑风貌图集,指导农户按照村庄规划和统一建筑图集进行建房,同时对农户对储物间、厕所、圈舍等非居住用房和屋内地平、庭院进行同步改造提升。协调推进撤旧复垦工程。督促全县农村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三)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问题整改。督促各乡镇、农林特场对验收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整改,对不达标、不合格的,要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帐,制定整改方案,对标对表进行整改。加快建改进度。督促各乡镇、农林特场抢抓时机,加快农村“厕所革命”建改进度,力度10月底完成年度任务。强化督导检查。由厕建办牵头,相关单位参与,对全县七大类厕所建改质量、建改进度进行常态化的督导检查。
(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对兵营镇集镇垃圾分拣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暂存库以及各村的垃圾分拣房、有机垃圾沤肥池等配套设施进行验收。进一步完善城区垃圾分类试点考评方案。对全县城乡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单位考评内容、六城联创片区包保指导垃圾分类、精准扶贫包保干部工作内容等方式,实现各级联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加快推进鼓楼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工作。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积累经验。
(五)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加快项目推进。大力推进竹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抓紧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二期管网建设,实施县城核心水源区龙坝水库上游污水管网延伸改造,完善蒋家堰镇污水处理厂至中峰镇污水处理厂区间区域的管网收集;加快对新建三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综合验收、审计结算工作;抓紧实施十个已建乡镇污水厂存量管网修复工作及接户管网建设,对全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运行不正常、管网不配套、雨污未分流的,全面进行同步改造,不断扩大污水收集范围,提高城乡污水收集率。不断规范运营管理。严把项目监管验收,实施有序规范移交,确保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定期到各污水处理厂进行督办检查,建立工作台账,对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配套、运营管理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体系。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规范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培训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六)推进生态宜居村庄(乡镇)创建活动。全面启动创建活动。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督促、指导,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在全县掀起创建活动热潮。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继续深入开展清垃圾、清河道、清庭院、清棚圈、清残垣断壁、清乱涂乱画、清土堆杂物等“七清”专项整治活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推进村庄绿化。全面摸底排查登记还未绿化的地段,并对已造林成活情况进行调查,为秋季补植补造打好基础;提前储备苗源并督办各乡镇加强对造林苗木的水、肥及抚育管理,确保绿化苗木供应,巩固造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