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文件要求,依托竹房城镇带坚持城乡一体化总体布局,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受县政府委托,现就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自2011年以来,全县突出乡村产业兴旺这个基础,坚持以自然生态优美、环境卫生整洁、群众生产生活方便为工作理念,以创建生态、绿色乡村为载体,大力推进具有竹溪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在 123个村实施城乡一体化示范片区、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生态乡镇15个、市级以上生态村262个,50个村荣获“湖北省绿色乡村”称号,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今年,在全县遴选16个示范区(涵盖41个村)开展乡村振兴与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示范区项目按照一次性规划、一次性财政评审、一次性招投标、分年度实施、分年度筹集资金的办法实施,目前示范片区规划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努力,全县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一)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特色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检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3万亩,1000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120个,带动农户近3万人务工增收;建成100亩以上中药材规模种植基地达3.5万亩,全县中药材总面积16.3万亩,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9家,竹溪黄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魔芋种植5.2万亩,涉及11个乡镇2万余农户,芋农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全县17个乡镇(场局)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63家,引进市场主体32家,2017年以来,累计发展食用菌10530万棒,累计实现产值7.5亿元,连续三年年均带动1.2余万户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注册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22家,培育养蜂大户210户,目前蜂群发展到10.3万箱;全县7个乡镇(场、局)26个村每年发展种植烟叶面积2.5万亩。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县累计建改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15949户,农村公厕366座、乡镇公厕34座、城市公厕23座、交通厕所7座、旅游厕所55座;二是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宣传引导全员参入创建工作,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河道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变净变倩,农户良好生活习惯正逐步形成;三是稳步推进生态宜居创建。结合镇村实际,积极开展生态宜居村庄(乡镇)创建工作,共有168个行政村创建达标。
(三)乡风文明指数逐步提升。以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揽,以“竹溪最美家庭”、“最美一线职工(农民工)”等评选活动为载体,推进慈孝家风建设,深入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加强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养成生态文明生活习惯,深入实施村民道德建设工程,营造乡村德治氛围,维护乡村德治秩序,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推介身边好人好事。深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完成散埋乱葬坟墓治理4.2万多座,文明新风氛围日渐浓厚。随着各村文化广场的兴建,极大程度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在广场上健身、跳舞”,便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第一选择,“比在家里打牌、玩手机要舒服多了。”村民如是说。
(四)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借鉴“枫桥经验”,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加强社区建设,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加强全民普法教育。先后处置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经济案件4起13人,涉案金额3700多万元,化解不良贷款1.07亿元。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打击涉黑涉恶行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获得“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称号。通过分类治理、惩教结合、纵深推进,树立了一批批乡村治理典范,如中峰镇把家风德治作为切入点,融入全镇综治信访工作,探索出了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的方式,逐渐形成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五)农村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积极落实外出和就近务工就业、创业、发展产业等各项农民增收措施,推进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21年第二季度末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60元,同比增长25.8%,预计全年将保持平稳增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存在明显短板弱项。乡村虽然建起了新的教学楼、卫生院,但是由于乡村与城市之间存在教学资源、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农民在医疗、教育方面的需求在农村依然得不到充分满足,进城意愿依然强烈。
(二)特色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因资金投入不足,部分产业基地管理粗放或者无人管理(荒芜),导致有产业无产品或有产品无效益,带动群众致富能力有限。
(三)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村组农户私搭乱建、污水乱流、垃圾乱扔的生产生活陋习根深蒂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保持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乡镇污水处理、垃圾治理运行维护、农村公厕管护等正常运转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持续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完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产业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分散型向适度集中型转变。在对现有各类产业基地进行管护和提档升级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畅通物流渠道,拓宽产品市场,提升产品营销能力。推进《竹溪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的落实落地,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二是持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整合农村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活动资源,统筹打造八大服务平台,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完善“四单”运行机制,探索爱心超市、爱心银行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运用“志愿+实践”,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推广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乡风文明)理事会等做法,大力整治农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活动,规范农村殡葬秩序,巩固农村殡葬改革成果,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擦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三是持续提升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心理健康服务、职业病防治体系,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实施乡镇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巩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果,不断提升乡村居民健康获得感;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水平和特困供养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等优抚对象关爱服务保障体系。
四是持续强化人才和资金支持。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分层分类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农村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加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乡村旅游领军人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乡村旅游技能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通过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解决“谁来种地”“如何把地种好”的问题。同时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拓宽乡村建设发展融资渠道,吸引本地外出创业能人投身家乡建设。
五是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按照“清脏、治乱、增绿、控污”要求,实施清洁村庄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域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争取国家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落实全省“擦亮小城镇”行动。结合竹溪河、汇湾河、泉溪河全流域“一河两岸”综合整治,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与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片区)。同时持续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提升空气质量,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六是持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我县处于鄂西北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我造血能力差,人才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欠账多,服务功能不完善,目前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将加大美丽乡村项目的规划储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为深入更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