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集群
他山之石
新冠肺炎疫情对随州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与思考
来源: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时间: 2020-06-22
发布者: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泽富

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从现实反应来看,疫情对城市的影响要早于农村,对二三产业的影响要大于第一产业。但从长远影响来分析,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将更持久。可以说,三农工作同样面临重大挑战与严峻考验。因此,能否准确研判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科学提出应对之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裂度”较大

春耕略推迟,部分农作物有减产风险。全面疫情管控导致春耕备耕、田间管理普遍推迟,延误了农时。一是时间略推迟。因疫情高峰农民不能下田,今年的春耕生产耕作全面推迟,延误农时20至30天。二是储备略推迟。主要是备耕生产资料购买推迟。到4月底,全市主要春耕物资储备到户率只有正常年景的80%。三是管理略推迟。由于对小麦第一次除草没进行,条锈病防控不彻底,对夏粮的丰产、丰收埋下了隐患。对蔬菜产业影响更大,大棚茄子等设施蔬菜,由于除草、施肥等管理没跟上,产量不足往年的40%。四是换茬略推迟。直到3月16日,菜农才可以下田劳动,接口的蔬菜不能及时播种安苗,在季节上比往年晚了一个多月。一季度蔬菜播种面积8.38千公顷,同比下降2.22%,总产量32.05万吨,下降7.1%。

流动不畅,部分农产品购销受阻。一是受管控影响,人员流动不畅,成熟农产品不能及时采摘,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草莓、蔬菜等烂在地里的现象发生多起,受损面积达1000亩以上。二是前期交通管制加上后期国际粮食出口逐步限制,造成输入不畅,农业投入品全面提涨。单从畜禽产业来看,因饲料原料调入受阻,生猪饲料原料全面涨价,养殖成本大幅提高,其中玉米的价格由年前的1980元/吨,最高涨价到2260元/吨,上涨了14%;豆粕价格也上涨了20%。养殖饲料每吨成本增加300至500元。三是消费的管控,造成部分农产品量压价降。鸡蛋由1.2元/个降至0.3元/个;正大食品积压鸡肉产品6500吨,高峰达1万吨。四是随着疫情的全球性管控,造成输出不畅,出口受阻,形成前期有订单做不出,近期做得出无订单的现象。随州市品牌企业中,裕国菇业因疫情损失订单近4000万美元,品源现代公司比去年同期出口少2000多万美元。1至4月,规模农业产业化企业出口订单量比上年同期减少50%以上。

生产受限,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经营困难。一是“要素”受限。虽然国家出台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利好政策,但由于春耕推迟,再加上农业用水储水不足的隐忧(截至到5月1日,全市总蓄水7.7亿方,其中有效蓄水5.66亿方,比去年同期少30%,比多年同期少29%),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没有全面提振。二是种源受限。养殖业成本增加,农户依托养殖增收难度加大。目前,7公斤重仔猪每头2000元左右,且货源极为紧缺,对农民发展养殖造成重大影响。三是管理受限。以香菇为例,疫情期间,正是香菇采收、烘干的关键期,规模企业因用工困难、管理不及时,导致菇质变差,产量降低,菇价平均每公斤销售价格为53.00元,同比下降了8.50元,下降13.8%。四是扩产受限。疫情高峰期间,由于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的关闭,仔畜、鸡苗无法顺利销售和运输,企业迫不得已压栏减产。科宝(湖北)育种公司2月孵化的140258只祖代、父母代鸡苗因道路受阻全部销毁,损失700多万元。湖北正大的肉鸡年出栏量近5000万只,月均投放鸡苗400多万只,目前月投放不足200万只,选择提前淘汰4.5万套种鸡。五是转型受限。全市21家办证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企业(其中:办证在养企业16家,办证停养企业5家),养殖企业(户)从业人员107人,固定资产投入2405.3万元。受疫情全面禁食影响,因禁养名录没有发布,养殖企业(户)进退两难,每天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继续喂养,损失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发展。

转移受阻,农民保收增收渠道收窄。一是企业开工不足。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冲击影响较大,部分企业或产能下降或难以续存,压减了用工数量,提高了用工要求,导致部分普工难就业。一季度全市“四上”企业期末从业人员13.3万人,同比下降7.8%。二是外出农民减少。一季度全市外出务工农民32.6万人,同比下降36.8%,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72亿元,同比下降18.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0282元,下降6.3%。三是农业产能减少。一季度生猪出栏27.9万头,下降50.2%;牛出栏1.58万头,下降13.8%;羊出栏6.14万只,下降54.3%;活家禽出笼1574.75万只,下降20.0%。渔业产量1.53万吨,下降33.7%。全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下降27.6%。

产业不稳,为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再增时艰。一是产业不稳。受疫情影响,全市100多个葡萄、油桃、猕猴桃、黄桃等扶贫产业项目没有追肥,对后期产生不利影响。全市有大量贫困户从事香菇种植,存在菇棚出菇管理不到位、制棒时间过晚、香菇库存滞销量大等问题。二是骨头难啃。全市未脱贫的6040贫困人口,多是因病、因残、因缺劳力等因素叠加导致的复合型贫困户,另外,还有脱贫监测人口及边缘人口共2259户5977人,贫困人口确诊为新冠肺炎42户44人,因疫致贫或返贫风险的有13户47人。三是机制不优。一些地方因盲目发展产业,没有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贫机制不佳,导致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稳定脱贫增收基础薄弱。

二、对策及建议

全球疫情虽然对随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产生重大冲击,但总体判断是阶段性影响,总体可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项宏观政策陆续出台,全市疫后复元的环境不断改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部分指标环比逐步回升,全市农业农村状况正在逐步改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在疫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危中生机,深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一是绝不放松粮食生产。从疫情蔓延,全球粮食供应趋紧,多国限制或减少粮食出口的反应来看,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要紧紧抓住“米袋子”,切实稳定粮食产量。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应种尽种、能种尽种”;要强化春耕农资供应保障和稳价工作,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畅通收购渠道,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140万吨粮食产量目标不放松,稳住基本盘;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随州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要想成为农业强市,只有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特取胜,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增长极上想办法、做文章。要高标准推进香菇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香菇交易大市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香菇品牌软实力。要进一步提高优质香稻种植比例,因地制宜推广“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等高效生态循环模式;要抓规模种植,抓产能建设,抓精深加工、抓品牌打造、抓效益提升,推动香稻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力争“双订单”随州香稻面积突破50万亩;要大力建设油茶产业走廊,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助力油茶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培育新业态。疫情中外卖平台、生鲜平台、跑腿平台等业务量激增,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无接触”生意等新模式悄然火爆,以智能取餐柜为代表的无人零售业务异军突起,促使更多企业布局线上线下融通发展新模式,通过第三方线上平台谋求突破。农产品销售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和社会参与,实现线上线下结合、产供销一体,进一步创新销售体系,搭建用好产品成果展、大型展销活动、知名电商推介等平台,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网络、进社区。

危中寻机,全力拓展推进农民保收增收渠道。一是加强现代新型农民培训。深入开展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懂政策懂技术的“行家”、懂市场懂营销的“大拿”、懂经营懂管理的“高手”。二是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对内鼓励本地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对外积极对接广东、武汉经开区等地用工企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短期就业岗位,组织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统筹就业扶贫和光伏收益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外出务工、发展产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三是加速产业转型发展。这次疫情也催生出一些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机遇。如,改变消费观念,对大健康的理念更受重视,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的需求增加,药材种植大有可为。四是加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通过减免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返还失业保险费、增加就业补贴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依规处理相关劳动关系问题;对于因隔离、留观、治疗或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导致暂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农民工,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工。五是推动国家支农惠农“窗口期”政策落地落实。湖北省出台《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出台《关于落实若干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通知》,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确保政策落细落实落地,不能停留在文件上、喊在嘴上。要加快惠农政策兑现进度,尤其是具有时间效应的农业生产,更是要简化兑现手续,坚持特事特办,决不能按部就班,防止贻误时机。相关机关要督促这些政策落地,对不能及时落实的地区,要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危中求机,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挖掘潜力、突出特色,科学调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市实施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要聚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中央和省、市都将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要吃透上情、把准市情、掌握下情,抓住用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家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申报巩固提升乡村道路、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改善农业立地条件等一批“三农”项目,争取让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规划盘子,谋划好、实施好一批强根基、利长远的项目,真正把政策变成机遇、把机遇变成项目。三是要大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密结合当前爱国卫生运动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突出规划引领,高标准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和专项建设规划;坚持示范创建,滚动推进示范村、整治村建设;深化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抓好农村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等工作,让广大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四是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这次抗击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乡村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要致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构建党领导下的更加健全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危为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如期兑现承诺、结硬账。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按照四不摘的要求,坚持每周一会商、半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二是要立足优势,稳定产业扶贫项目。要根据本地优势、种养习惯,因地制宜发展香菇、优质稻等贫困户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特色种养品种。三是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五是要继续探索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结合特色田园小镇和洁美家园示范点建设,采取股份合作、投资经营、服务创收等多种途径,突出抓好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群众,让群众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要强化志智双扶,把富脑袋富口袋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刘泽富)


打印 | 关闭 | 收藏
主管单位:竹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建议IE8,11280×8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2016-2020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19-2726793 邮箱:zxrd@163.com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